求學背景:台大財金所
英文程度:學測14級分/指考89.5分
準備時間:三個月
各科分數:R29 L27 W24 S26 一戰106
準備教材:SK2提供講義、考滿分
前言
準備托福考試的原因:申請MBA
為何選擇SK2TOEFL : 認識的人都選SK2,而且課堂數少非常符合上班族需求,同時有提供全影帶選項 (我最喜歡時間調2x)
讀書計畫/時間軸
3月全影帶上課4、5月練習和做題目、考前兩個禮拜做模考、6月初考試
閱讀
我想對於典型台灣人學英文的歷程來說,閱讀應該是相對最不需要擔心的一科,由於在不久前又因為經過GRE的洗禮(洗臉?),明顯有感自己閱讀能力的提升。即使如此,在這段準備的旅途
中發現到自己閱讀的兩項弱點,弱點(1)是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像是採取被動閱讀的方式。我仍然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一次做模考時因為太小看閱讀,所以在做閱讀的當下就草草快速看過,最後只拿了18分,完全把課程老師所提到的主動閱讀拋之腦後,好像甚麼資訊都看過,甚麼都記住但發現最後甚麼也都沒有記住。事後做第二次模考時改變策略,題目問什麼我就積極在那段文章中找答案並勇敢忽略其他不重要資訊,以目標導向的答題方式讓我做題更順暢,所以做第二次模考閱讀就馬上拉回28分。弱點(2)則是我一開始非常不會做6選3的整合題,但後來搭配課堂中教的技巧: 將文章每一段花10秒鐘快速summarize成一兩句話,然後在做6選3的題目前,先主動將這些summary圈出3個重要的主題,執行這個方式後答對率瞬間變高很多,讓我覺得這可能是自己閱讀往28+重要的技巧。
聽力
在準備聽力的過程中,我充分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很容易分心的人。準備的過程中,我一開始聽到甚麼都想要抄下來。然而,我逐漸開始克制自己抄筆記的慾望,因為大多數題目甚至不需要回去看筆記。尤其在做聽力的時候可能會比其他先考口說的同學受到干擾,因此對我來說專注於聽力遠比一直動手寫筆記更重要。同時,除了在官方題庫外,我還利用閒暇之餘每天聽四到五篇60秒美國科學人,以給自己不同聽力方面(生物、科學、心理學等等)的刺激。
寫作
在寫作方面,整合寫作只要搭配課堂上提供的模板,並聽清楚三個反駁論點的因果關係及細節補充,我覺得整體上比學術寫作簡單許多。至於學術寫作,可能是我分數上不去的原因之一。在短短10分鐘內,(1)需要快速想好支持或反駁理由,(2)因為字數少,更要求文法正確性,(3)打字速度是個挑戰。
由於我投入寫作的練習時間可能跟閱讀一樣少,如再讓我重考一次並加強這些部分的話,我可能會:(1)將之前寫過的學術文章依照主題分類,以解決想不到例子的窘境。(2)善用AI工具如ChatGPT修正文章文法,並努力背誦自己寫過的文章,減少文法錯誤。(3)勤練打字速度,無他惟手熟爾…
口說
口說應該是我所有科目裡面花最多時間練習的,也因為申請的要求當初就設定希望能達到25+,但我本身口說就是弱底,因此我開始設定不同的策略,例如第1題和第2,3,4題分開練習。第1題部分,利用課堂上教的word bank的方式準備,共準備了25個故事應對。最後在正式考試時,當然沒那麼好運能直接套用我之前準備的答案哈哈。
但在準備這些故事的過程中,無形中提升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及句子應用的多元與順暢。只是可惜回答過程中有些重複,且心中突然想到一個字"camaraderie",但念到一半整個卡住,因此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嘗試自己不熟悉的表達方式。第2、3、4題則是以模板為大架構,在聽力記筆記時確保主題寫對,其他細節我都視為加分項。整體而言,我在緊張時語速會不斷加快,太快便有失控風險。最後還是得依賴平常練習的肌肉記憶,肌肉記憶的來源則是確保每次練習都有錄音並做出調整,這樣才能確保真正考試的時候發揮正常水準。
心態調整
托福每三天就可以考一次,焦慮的時候就催眠自己一起用錢砸出好成績
後記及建議
好好面對自己的弱項並維持自己的強項。感謝朋友、家人以及SK2的支持與幫忙,以及老闆們合理的工時要求:) 讓我考了個還不錯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