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說一直是我最不滿意的科目。練習錄音時總覺得句型不夠完整、用詞不夠自然,這種不自信也影響了穩定度。直到考前與 Pallas 老師的一對一諮詢,她提醒我:「考試重點不在完美,而在穩定。」這句話讓我重新調整方向。我開始專注在讓回答聽起來自信、從容,先穩定語速與語調,再慢慢增加內容豐富度。後期練習時,我使用固定模板應答,把注意力放在輸出穩定與語氣自然。這讓整體表現更流暢,也減少臨場緊張。SK2 的課後資源在這部分幫助極大。
求學背景: 國立臺北大學 企業管理碩士
英文程度:(學測12級/多益890分)
準備時間: 2024/4上課,今年8月重新準備
準備教材: SK2教材、考滿分、⼩站托福App
考試分數:
2024年4月一戰 89 R 24 L 22 W 21 S 22
2024年5月二戰 80 R 19 L 24 W 18 S 19
2024年8月三戰 84 R 24 L 21 W 19 S 20
2024年9月四戰 86 R 24 L 24 W 19 S 19
2025年8月初重新準備!備戰兩個多月
2025年10/18第五戰 95 R 26 L 24 W 22 S 23
▌前言
因為計畫申請 2026 年秋季的行銷碩士,需要有效的 TOEFL 成績並90分以上。
我在 2024 年上過 SK2 衝刺班 並考過 89 分,但成績已過期,所以這次必須重考。
由於有一戰經驗,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口說與寫作,加上這次有實習工作、每天下班後只有 2–3 小時能練習,又容易受到疲憊而只想躺平,因此我選擇報名 附每日練習計畫的口說/寫作佛腳班 來督促自己。
整體來說,備考過程真的很累,下班後還要寫作業的確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選對方法讓我在有限時間內穩定進步,最後也算成功達標。
▌讀書計畫 / 時間軸
2024 年
參加 SK2 衝刺班並完成一戰,成績 L24 / R22 / S22 / W21
2025 年 8 月
開始每日二至三篇閱讀練習,熟悉時間管理與題型策略
2025 年 9 月
參加口說/寫作佛腳班,每天交作業並練習不同主題
與讀書會夥伴一對一練習口說與作文
使用小站托福刷閱讀題,搭配老師的互動式模考檢視狀況
2025 年 10 月 18 日
參加正式考試,成功達成設定目標
備考方式與策略:
聽力與閱讀使用「考滿分」練習,約兩三回後會明顯看出自己常錯的題型。找出不擅長的領域去補充背景知識。
寫作部分著重在 topic sentence 的組織與例子的細節發展,練習讓「例子能說服考官」。
口說練習以「部分解法」與「固定模板」為主,反覆練習語調與流暢度。
若時間有限,建議把重點放在口說與寫作輸出,並用碎片時間維持聽力與閱讀節奏。
▌聽力 Listening
因為平常就有接觸英文內容的習慣,聽力一直是我相對有把握的科目。
不過 Chris 老師教的「抓八大點、聽態度、帶答案看選項」仍讓我整體作答更穩定。一開始我會試著聽懂所有細節,結果反而容易在漏聽時慌亂。
後來調整成以「抓重點、判斷態度、邊聽邊猜題」的方式應考,最後再回頭核對選項,整體反而更輕鬆。
畢竟托福聽力真正考的是理解主旨與重點的能力,而非聽到多少細節。
熟悉這套方法後,我漸漸發現自己不再需要依賴大量筆記,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內容邏輯。題目出現時通常都能準確抓到考點。
這樣的「主動聽」讓我在正式考試中維持高專注度,也減少了聽不懂時的焦慮。
▌閱讀 Reading
剛開始準備時,最大的瓶頸是速度太慢。雖然正確率不錯,但幾乎每次都會超時兩三分鐘。
後來我開始計時練習、檢討作答習慣,才發現問題出在「沒有真正抓到重點」,常因為焦慮而反覆閱讀同一段落,浪費大量時間。
Chris老師教的 skim + scan 策略與主動式閱讀法 幫助很大。我開始練習只關注句子的主要子句(SVO),主動思考每段的功能與態度,預測作者的論點走向。
最關鍵的轉折是「相信自己的速度其實夠快」——當不再急著追細節時,反而能更有效率地理解文章結構。
練到後期,我能在維持正確率的同時穩定提升速度,最後也順利拿到閱讀滿分。
▌寫作 Writing
對我來說,寫作的最大挑戰在於「時間壓力」。從審題、構思到完成,整個過程只有短短十分鐘,一開始我常花太多時間在想例子與理由,導致最後寫不完。
連續 14 天的佛腳班對我幫助很大。每天交作業、反覆檢討,加上 Chris 老師提供的範文與講解,讓我快速累積 Word Bank,也學會了學術寫作的核心原則——理由要切題、例子要具體。
這讓我在短時間內建立穩定的寫作節奏。
如果能再多準備一點時間,我會更強化「審題的廣度」。實際考試時,我還是花了太多時間構思主題,導致例子發展不夠細緻,略有可惜。
不過整體架構已足以支撐完整論述,分數仍超出預期。
▌口說 Speaking
口說一直是我最不滿意的科目。練習錄音時總覺得句型不夠完整、用詞不夠自然,這種不自信也影響了穩定度。
直到考前與 Pallas 老師的一對一諮詢,她提醒我:「考試重點不在完美,而在穩定。」
這句話讓我重新調整方向。
我開始專注在讓回答聽起來自信、從容,先穩定語速與語調,再慢慢增加內容豐富度。
後期練習時,我使用固定模板應答,把注意力放在輸出穩定與語氣自然。
這讓整體表現更流暢,也減少臨場緊張。
SK2 的課後資源在這部分幫助極大。即使我在一年前上完衝刺班,重新準備時仍能使用平台上的老師示範音檔。
每次練習整合口說題,我都會對照音檔學習老師如何簡化聽力內容、如何用自然又高分的句型表達。
這些練習讓我在後期進步非常明顯。
▌課後練習
一開始我主要用「考滿分」刷題,但因為準備時間有限,後期轉用「小站托福App」,利用通勤時間完成閱讀與聽力練習。
它能顯示每題作答時間,方便我追蹤效率。
口說與寫作部分,我依靠佛腳班的每日作業維持練習節奏,也透過讀書會找夥伴每天練習,持續維持臨場感。
這些習慣讓我不會因間隔太久而生疏,也確保每天都有實際輸出。
▌心態調整
在備考期間因為還同時有實習,最大的挑戰是對抗疲憊感。
我採取「建立習慣」的方式融入生活,而不是每天靠意志力逼自己念書。
例如:
上班路上用考滿分APP刷單字。時間夠多會完成一回閱讀並檢討
午餐前計時寫完一篇學術討論作文
有時聽英文podcast來增加聽英文的時間
下班路上看老師的抱佛腳的解析影片
回家後與讀書會夥伴練口說
這樣的生活節奏讓我自然完成每天的進度,而不是「撐著念書」。
我也養成自我檢討的習慣。
每次錯題都問自己:「是觀念錯,還是方法錯?」只有明確找出原因,才能真正進步。
距離考試一週時,我其實壓力很大,對自己期望很高,導致口說起伏不定。
那次和 Pallas 老師諮詢,她對我說:「那個不夠好的自己,其實沒那麼不好。」
這句話讓我重新找回自信,也讓我在正式考試時能以更平穩的心態面對。
▌後記與建議
回頭看這段準備過程,支撐我走到最後的不是技巧,而是那份堅持到底的決心。
下班後再疲憊,也要完成練習;再焦慮,也要相信自己。
想對正在準備托福的同學說——追求卓越一定會辛苦,但那份辛苦是值得的。
比起未來在國外學習、生活的挑戰,這段準備期其實只是暖身。
只要持續練習、穩定檢討、相信自己的累積,你一定能在考場上拿出最好的表現。
祝每一位考生都能達到理想的分數,順利踏上自己的留學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