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p790807 : 三戰111,感謝SK2托福讓我有機會突破自己

[求學背景]成功大學工設所
[應考日期&成績]7/2011018/1021109/73111[各科分數]R30L29S25W27
[英文能力敘述]GRE321
[考試身分]上班族
[準備時間]1086月至8,3個月
[準備教材]SK2衝刺班講義、考滿分、TEDEllenShow、豐富的SK2課後資源和師生的無私奉獻

[前言]其實過去也有考過托福,但因為成績過了有效期限,因此決定報名短期的SK2衝刺班再考一次。基本上我的英文底子不差,但SK2托福讓我看清自己過去在學習英文的盲點,正確的英文學習策略和良好的應試態度驗證了托福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衝高分數的考試。因此,我在上完課程後,真的覺得自己的英文有進步,並也順利考到比預期還高分的成績。


[閱讀]閱讀是讓我進步最有感的科目。Rosa教的閱讀觀念:主動式閱讀-Active Reading相當相當相當重要。過去在閱讀英文文章真的是一字不落地看,如此不僅耗時,也不容易抓到重點。但Active Reading教導我英文不是盲目被動地看完文章,而是透過抓到各句的重點,再經過自己大腦組織後形成對內容的理解。這個方式大大提升我的閱讀速度,從過去要花23-25分鐘到現在可以15分鐘完成一篇閱讀,而且還能確保答題正確率的品質。在答題部分,檢討更是必要中的必要,千萬不要嫌麻煩或嫌費時,不僅是錯的題目,連對的題目也要檢討,要讓自己知道正確的線索座落點,重新解釋給自己信服。在練熟這個Active Reading和檢討流程後,我領悟到填鴨密集式的練習題目不是正確的學習方式,「正確」的英文閱讀習慣才是高分的捷徑。

[聽力]SK2托福讓我在聽力上受益最大的就是做筆記的習慣。基本上托福的聽力要作筆記紀錄重點,然而作筆記的方法就是一個大學問了。雖然聽力對我來說不是太大的問題,但過去我是靠著聽到什麼就抄什麼的筆記習慣,因此根本就是在聽寫,而「非理解」英文對話的內容,所以在聽力加試或聽到不熟字彙很容易就會下場慘重。我的第二次托福聽力進步了6(23-29),靠的就是在期間的三周重新矯正做筆記的習慣。紀錄八大點、受詞新資訊、使用六宮格筆記法,如此強迫自己少抄多聽,並可將重點有脈絡式的串聯。此外,聽力也很著重檢討的重要性,抄完筆記後,都會看著自己的筆記並用「英文」解釋給自己聽(順便練口說),確保自己真的理解了本篇架構,這樣的答題才是真的理解而非矇對。另外我自己在聽力上想額外強調的,就是扎實的聽力能力還是建立在對單字的熟悉度,並且要熟悉這些單字的正確發音,聽才會聽得懂。

[寫作]寫作上我有四個極重要的領悟:脈絡,閱讀,檢查和字數。脈絡上首推就是word bank法,這個方式教導我英文文章的鋪陳邏輯,先有簡而有力的主題句、再細述佐證實例,最後再提供結論畫下完美句點,同時word bank法的價值也在於訓練我的主題延伸,不會因為看到新題目而耗費時間在想點上。第二,閱讀。我覺得這是很多考者的盲點,平常練習時,我們要以「讀者」的觀點去檢閱我們寫完的文章,帶入閱讀學的skim&skan技巧,看看自己的文章是否在「主動閱讀」下還能呈現正確的語意,因為往往很多人用「中文的求好心態」撰寫寫作,其實在英文閱讀上反而是冗言贅字而抓不到重點。第三,檢查。我們光是打中文都有可能打錯字了,何況在考試那種緊張、鍵盤不熟悉的狀態下,要打外國語言一定更容易打錯字,錯字是硬傷,因為是電腦自動可以判別的錯誤,所以我在每場考試一定會留5分鐘給自己檢查拼錯的單字。最後就是字數,雖然說字數並非重要關鍵,但我三次考下來的寫作成績都沒有低於26分,可能多少跟我豐富的字數量有關係(整合寫作400字左右、獨立寫作500-550字左右),但這就要靠平時的訓練累積。

[口說]我其實是個很喜歡說英文的人,而我在一開始上David口說時真的讓我驚豔,word bank法讓我感嘆原來口說的訓練可以這麼有系統邏輯。畢竟口說最難過的關就是時間限制內想點,word bank法可以應付多數題目,快速在時間限制內說出強而有力的論點,真的是非常受用。再者口說真的就是要靠平常的訓練累積,我很感謝SK2在課程後仍然安排許多助教課給我們有機會訓練,還有安排許多讀書會和口說戰友,我相當感謝我這三個月來的口說戰友-Emily,不離不棄互相督促對方練習,並且給予客觀的建議。而讀書會之餘,我也會利用上下班走路時間、運動時間、甚至晚上跑到中正紀念堂上當講台自己念給自己聽,除了訓練膽量外,重點是要培養「說英文的語感」,一個台灣人久久沒講台語都會講得七零八落了,何況是非我們的母語-英文呢?

[結語]SK2托福對我來說,與其是教我如何應試,還不如說是教我正確的英文學習方法:閱讀聽力的主動式理解、破題式的架構鋪陳。這些方法在我後期閱讀論文和撰寫英文文件都相當有幫助。而且,學習英文真的不在於TPO(托福模擬考)狂寫盲目追求正確率,而是熟練技巧後透過TPO加強檢討的必要性,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