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如何學習,你就可以知道自己要如何安排高效的讀書計畫,持續進步。
我也觀察到,平心而論,許多會考高分的同學,並不是單純受益於「老師很會教」,即便老師真的很厲害,而是上課後,變得「知道怎麼學」。老師的角色,更多的是協助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問題、知道如何解決問題,也就是教導「如何學習」。
畢竟,每個人的問題不一樣,每個人適合的學習方法也不一樣。
舉例來說,害羞的人,或是很少去KTV 唱歌的人,通常在托福口說中,比較大的問題是「不會去注意自己的聲音」。因為不太習慣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就通常不習慣控制自己的聲音;在口說中,比較大的問題,便通常是語調和流暢度。我便會建議這樣的同學,優先去練習聽「自己在錄音機裡的聲音」,讓自己注意到聲音上的問題。同時,應該先去練習較為「簡單的題目」,也先不用計時,讓自己先不要擔心內容上的細節問題。
再舉一例,如果是平常喜歡講話,活潑外向的人,通常在托福口說中,比較大的問題會是「例子會離題」。因為平常習慣一直講話,又有人會對答,較少去注意「一個人說話的時候,邏輯是否清晰、容易理解」。另外,也容易出現「速度忽快忽慢,尤其是最後時間不夠時,突然加速」的問題。我會建議這樣的同學,先暢所欲言,再把自己的回答錄下來,甚至打成逐字稿,檢視哪裡的邏輯出了問題——這樣的同學在講話時,往往不會去注意到邏輯上的跳躍,因為說得太快了,需要事後檢視。我也會建議,初期速度放慢一些,善用「停頓」,讓自己想好了再說,也控制講話的節奏。
所以我們知道,要「有效學習」,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情況,瞭解自己的問題。以口說而言,你是平常說話速度快、常常被別人說思考跳躍的人?還是常常要想好再說,不太敢直接表達自己想法的人?這些都反映了準備托福口說時,可能出現的問題。你是平常喜歡追根究底,解釋自己想法的人嗎?——回答口說時,你可能會偏向說理,而非舉出簡單易懂的例子。或是,你是做決定時隨意,讓別人安排的人?——你可能會難以選邊站,或是很快選了一邊,卻說不下去,因為你不習慣多做解釋。
建議準備托福各科時,先嘗試回答幾題。回答後,記錄下「剛才回答中發生了什麼事情」。緊張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計時,還是你說話速度太快?為什麼會想到什麼說什麼——是你不習慣看著筆記回答,還是你沒有一個「破題」的思考系統,又或是你「不知道回答前的準備時間,要做什麼事?」
瞭解自己的問題,是最重要的一環。只要瞭解了問題,並可以去嘗試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法。你可以自行摸索,也可以去找老師、問考過試的朋友、看各種心得文——更重要的是,瞭解自己的狀況,你才會知道「別人的解法,對自己不一定有用」,因為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不一定是你想解決的問題。
讀書計畫的安排,也應該從問題著手。列出自己的問題,思考哪些問題比較簡單,優先解決。這是因為當我們先解決簡單的問題,獲得了成就感,我們才會願意繼續。
我們常聽到「苦讀」,然而學習不該是苦的;就像打電動,我們會先打小怪,獲得成就感,不會一開始就單挑Boss。從簡單、讓你有成就感的問題解決起,你才會持續下去。「用聰明的方式學習」,說的其實就是「找到對你來說比較簡單的問題,優先解決」,再循序漸進。如此,除了學的比較快,也能比較持久。
舉例來說,如果我了解自己對英文口說有很大的恐懼感,不妨在讀書計畫的安排上,先從聽力著手。先去習慣聽TPO 裡的同學/老師說英文,讓自己慢慢感覺「原來英文聽起來是這個樣子」,再自己嘗試開口。也不要直接回答托福口說的題目——從簡單的開始著手,例如講講今天自己的生活,描述一下你的房間,說說你對於托福的想法。慢慢的,你覺得自己「好像不太怕講英文了」,再開始回答簡單的題目。或許你也可以先準備寫作,再把寫好的文章念出來。最後,再嘗試直接回答托福口說。如此,循序漸進,你便能逐步解決問題,並且一直感到有樂趣。
反過來說,許多人的讀書計畫,就是每天各科都練一些。有可能下午練閱讀時覺得輕鬆,一想到晚上要練口說,就感到苦惱。如此,自然容易感到懶散、拖延。再來,毫無目標的練習,其實只會讓你「熟悉題型」而已。很可能你會一直犯一樣的錯誤,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所以,先把問題列出來,安排讀書計畫時,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分配你的時間。每次練習時,專注解決一些問題。如此,你能獲得成就感,每一次的練習也都會帶來實質分數上的成長。這才是「聰明的學習方法」。
我們準備學測、指考、段考時,何嘗不是這樣?你會發現,在考試中能得到高分的人,不一定是準備時間最久的人。然而,他們通常是清楚知道自己各科問題是什麼的人。他們會分別安排時間,逐一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一個上午,唸過全部要考的科目。對於熟悉的科目,偶爾做做題,保持手感就好;對於不熟的科目,花時間找出問題點,認真解決。
許多同學會問我,口說需要每天練嗎?上面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果你已經可以講得不錯,只需要保持手感(口感),那就偶爾練練,不要讓口感冷了。如果你有明確的問題需要解決,例如例子不會發展、語調過於平淡,那就找段長一點時間專心解決。如果我只是很篤定的告訴你,「每個人每天,都需要花兩個小時練口說!」那就是不負責任的說話,因為每個人需要解決的問題不一樣。
以我來說,我每年都會固定去考托福。雖然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我教授的口說,考前我卻花最少時間練習這一科,因為在「解決問題」方面,我已經沒什麼口說問題了。考前,我會先做一些口說題目,讓自己取得成就感,其次看一下寫作題目,練習快速審題想點。再來,我會把比較多的時間,分別花在聽力、閱讀的部分題型上,因為我清楚知道,我對於聽力的細節題、閱讀的單字題還有問題。感到有了進步後,我便放鬆地去考試,因為我便知道,這次我解決的問題已經比上次多了,我的分數不會比上一次差。
總而言之,如何學習最有效率?
1. 先做一些題目,不需多——目的是把自己的問題找出來。
問題包含兩類:「錯的題目」和「回答過程中不確定的因素」,後者像是感到緊張、看太慢等等。
2. 其次,決定哪些問題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安排讀書計畫時,優先解決這些問題/這些科目。
接著,再邁向更困難的問題、科目。怎麼樣判斷哪些容易、哪些困難?如果你用不同的方法,嘗試了幾次,都感到沒有進步,那就先擱置問題,去尋求協助,或是換一個問題解決。因為,對一個學習者來說,「沒有成就感」是扼殺學習動機最主要的因素。
然而,切忌自溺,只練習自己喜歡的、已經熟悉的科目或題型。如此,對於整體的進步,沒有幫助。
3. 解決了一些問題,不妨把已經解決的題型,一口氣先做一次。檢視一下,問題真的解決了嗎?
還是合起來作題的時候,出現了新的問題,像是感到疲勞、時間控制不好?去解決新的問題。
只要這樣做,即便在考試前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你也可以很明確的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這進步也會反映在分數上面。任何考試、任何問題其實都是一樣的。
回過頭來,我們可以想想,為什麼很多人學英文學了很多年,似乎還是用不太上?因為對於這個語言沒有感到興趣。在我們學習英文的過程中,大部分人不斷的被迫學更深的文法、更難的單字、更複雜的句子結構,卻沒有被告知為何要學這些。所以,如果面對托福,你感到過去的方法行不通了,請嘗試換一種方法。
先找出自己的問題,選擇容易的先下手解決。也試著讓自己在過程中感到有趣:想一想,為什麼托福要考這些內容?和你的將來有什麼關係?學會了這些能力之後,出國後可以如何用上?如此,你才會認真準備,因為你了解到,「準備托福對你來說,是有意義的」。
我看過太多同學,都會在公開課後來問,「真的不需要背很多新單字嗎?」、「一天要做幾回TPO 才算夠?」我想說,這些都是我們過去準備英文考試的「習慣」;他們對於學好英文、考好托福,沒有太大的幫助。
學習(to learn)和讀書(to study)不太一樣;前者更加主動,因為有趣,後者相對被動,因為辛苦。如果你準備托福一直卡關,或是感到痛苦,有可能是因為你沒有想過自己「怎麼學習更有效率」,不妨試試前面說的方法,讓自己快樂學習,也有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