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背景:台大電子所 英文程度:學測 15 準備時間: 上課:2024 11 月衝刺班 備考:2025 7~8 月 準備教材:SK2提供講義/考滿分 考試分數:一戰98 R28 L27 S22 W21
[ 前言 ] 開始準備托福考試的原因:因為想申請交換學生,英文檢定是必要的門檻。 為何選擇SK2 TOEFL:因為身邊的家人朋友幾乎都是在這裡補的,沒有特別再花時間比較就直接報名了。 [ 讀書計畫/時間軸 ] 2024 11 月衝刺班上完課,因為主要在忙學校的事情所以就整個停擺。直到 2025 7 月才重新開始準備,題型和考試技巧幾乎都忘光光了,花了滿多時間重新看上課的講義和筆記,才慢慢回想起來這個考試是怎麼考的。 2025 7 月到 8 月中,很緩慢的利用一周兩~三個晚上的時間佛系 review 過所有上課內容 + 熟悉口說第一題(照著 Li-Yi 顧問整理好的「依照 chain 分類的 JJ」照著筆記一直念) 考前大約兩周開始用考滿分寫聽、讀的題目,熟悉考試介面。 [ 各科心得 ] 閱讀: 從小在台灣學英文最不擔心的科目就是閱讀,但考試前兩周第一次寫一篇完整的文章(14 題版本的)花了 36 分鐘,整個嚇到,檢討後發現花了太多時間讀雜訊、重複閱讀想讀懂細節。後來跟著 SK2 上課時教的方法,堅持先看 SVO、用句子架構篩選重要資訊(聽力八大點在閱讀時篩選重要資訊也滿有幫助的),其他細節如果選項有出現再回去找。一開始會有點不安跳過很多內容沒有讀,但後來發現先看 SVO 真的對了解段落的大意和目的非常有幫助,不會迷失在細節裡不知道重點是甚麼,做題速度提升了很多,也比較穩定。閱讀總共寫了大概三回 TPO 總共十篇左右,雖然練習的篇數不多,但每一題都很認真檢討為甚麼錯?為甚麼會花這麼多時間?漏掉了哪些重要訊號字或句子架構導致沒有抓到重點或語氣、沒有定位好所以讀了太多細節等等,如果錯特定題型也會再回去看上課講義確認做題流程有沒有瑕疵。另外也有檢討做題策略和時間分配,例如要花多少時間寫 structure note、summary 題在甚麼情況下要先跳過最後再回來寫等等。 另外考試前大概一個月我有用 app 背單字,直接背人家整理好的托福單字庫,覺得對閱讀、聽力都滿有幫助,尤其托福文章環繞在某些特定主題,相關單字滿容易重複出現,相比從前後文推敲意思,如果可以直接看懂還是比較安心。背單字也算佛系只有利用吃飯拿出來滑一滑,沒有給自己太大壓力,但覺得背一下 cp 值滿高的! 聽力: 平常每天早上準備出門的時間就讓英文 podcast 放著播,有沒有聽進去是一回事,但至少讓自己習慣英文的環境音效,不然一陣子沒有聽英文的習慣,剛開始真的會有點抗拒聽一個自己不夠熟悉的語言。 剛開始筆記也是寫得破破爛爛記到很多不重要的資訊,邊寫又會漏聽內容。後來照著 Chris 上課教的方法檢討做題(但猜題好難後來有點放棄),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部分是第二次聽,把聽到的八大點都記起來,發現自己一直漏聽 "but”,所以會沒注意到後面接的重要資訊、也發現幾乎只要講話有停頓、放慢或是一些遲疑、驚訝的語氣,幾乎都會是考點,盡量要把這些地方聽懂聽進去、在不會漏聽後面內容的前提下寫筆記。
Lecture 的部分覺得分辨段落也滿重要的,因為就像 Chris 上課時提醒的「文順=題順」,大概平均每個段落就是考一題,真的有某一段落掉了,下一段重新打起精神,後面還是可以繼續答題的! 寫作: 寫作只有 21 應該是有寫到離題,就沒有甚麼心得值得分享了QQ。考試時遇到的 Academic Discussion 似乎是官方 28 題裡面有出現的類似題目,如果有好好全部想過理由例子,應該可以直接寫。考試當下有點慌,題目沒有好好讀進去,時間又已經剩下 7 分多鐘,只能硬著頭皮直接開始寫,這個部分真的練習不足,不論是 story bank 還是時間分配都沒有掌握好(❍ᴥ❍ʋ)。考試前有盡量看 Chris 和高分同學的範文,感覺起來寫作還是有固定可以遵循的方式來發展文章,也可以預先準備好部分內容,應該是相比口說更容易短時間進步的科目,如果之後有更高的分數需求會著重準備寫作的部分。 口說: 覺得口說第一題真的好難,看到題目很容易腦袋空白,就算換成中文回答大概也很難講到規定的時間。練習時主要跟著 Li-Yi 顧問整理的 JJ 全部跟著唸過去,才發現原來 wordbank 可以這樣套,練習方法大概就是整理出幾個常用的發展例子,練習凹到所有題目上,考試前 JJ 的題目大概唸過 80% 左右。考試當下看到是前一天晚上才剛好看過的題目有鬆了一口氣,沒有腦筋一片空白已經謝天謝地了。 整合口說的部分照著 Show 顧問提供的模板 + Li-Yi 顧問整理的一些答題逐字稿練了幾回 TPO,感覺重點還是在考聽力 + 要怎麼寫能夠直接照唸出來的筆記(記 VO、主詞如果有變也要記不然可能細節會直接講錯),和考聽力的時候聽懂為主的筆記不太一樣。 [ 課後練習 ] 雖然網路上準備 TOEFL 的資源很多,但一開始試著自己整理資源時,覺得太多太繁雜,要真正抓到重點需要不少時間和心力,因此選擇直接補習還是最省時間、有效率的方式,不會走歪路。 真的很謝謝 SK2 的課後資源,讓上完課過了快一年的我還是可以回想起所有上課內容。雖然只參加過一次口說的顧問時間(學到應該怎麼用 JJ!),但也從資料夾面找到很多非常有幫助的連結和資訊(範文、逐字稿、過去讀書會或諮詢時間的影片和紀錄等等)。另外因為身邊沒有其他同學同時在準備托福,SK2 提供的社群讓資訊可以交流、得知其他人遇到的備考狀況或資訊我覺得都滿有幫助的,不會有孤軍奮戰的感覺! [ 心態調整 ] 交換學生要求的成績門檻並不高,所以準備起來壓力沒有那麼大,但想說都花錢花時間準備了,還是盡量考高一點。考試前一兩天突然有點不知道應該要做甚麼,有意識到的一些問題也不太可能一兩天就有甚麼突破,所以選擇把已經掌握的部分盡量做到熟,其他就隨風去吧,如果要考第二次再來解決,反正考試中也不一定真的會遇到 (?) 考試前兩天除了把平常的筆記再全部看過,也看了滿多同學的心得和考試當天的流程狀況,然後自己冥想整個流程,我覺得還滿有幫助的,到現場比較不會太緊張和手忙腳亂。 [ 後記及建議 ] 覺得自己考試前的狀態是有找到問題但來不及好好解決的狀態,如果重來一次的話,應該會早點先刷兩三回 TPO,找到問題後好好解決,考前一兩周再刷題刷到變考試機器人,這樣或許會比較穩定吧,上完課後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應該足夠。 另外考試一定要先報名,本來想等口說準備到一個階段後再報名,然後發現永遠不會有這一天,卡直接刷下去訂一個 deadline 給自己是最有效率的。 這次的考場是 whygo,小小的應該 20 人左右或更少,我全程戴耳塞+耳機開最大聲,除了對面剛好坐一個大聲公,不知道為甚麼聽力才聽到第二題他就中氣十足的講了一句話,直接突破重圍衝進耳朵那種,所以聽力有一段分心QQ,其他部分覺得環境還不錯,沒有受到其他影響,考完才發現自己已經是最後一個離開考場,其他人甚麼時候離開的我都沒有發現xD 考完托福之後自己比較意料之外的收穫大概是變得不會排斥聽英文!過去常常英文聽一聽都變耳邊風,怎麼樣就是聽不進去,但在準備過程中真的需要靜下心來去聽,掌握技巧後才發現自己其實是可以聽得懂的。而且托福考試的文章內容都滿有趣,常常有被補充到新知識的感覺,過去那些當背景音的 podcast 突然也都比較可以自然的吸收了,覺得這是滿令人開心的變化。對英文這個語言有燃起興趣和學習動力,是本來沒預期會有的額外收穫!期待藉由這次準備考試的契機,真正提升自己英文溝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