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爾PhD全獎 / 全職工作 四戰99分 推薦SK2 TOEFL

⭐️ 在Rosa錄製的課前影片中,我覺得就已經獲得相當大量且有效的技巧;包括Skim&Skan的基礎認知;再到每一個題型的特色分析:如何去應對、如何僅僅是透過簡單的策略(往前讀一個句子、判斷資訊是新的還是舊的等等)

⭐️ Chris的課程把新式考題的討論寫作做了很清晰的拆解跟架構,完全可以在熟習架構之後,把自己的想法鋪排進去,我有幾次終於在10分鐘之內完整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求學背景:台大人類系畢/全職 freelancer 
英⽂文能⼒力敘述:學測15分/全民英檢中高級 
準備時間:2022 年 7 ⽉至 2023 年 10 月,約一年半 
為什麼想考托福:預備申請教育部公費留考、美國博士班
考試成績:1戰 81分 R22 L21 S19 W19 、 4戰 99分 R28 L27 S23 W21 


為什麼選擇SK2 TOEFL

第一次考前,由於時間太緊湊也對考試太恐懼,只零零散散做了考古題約一星期,於是只拿了81分,剛好飛過教育部公費留學的報考門檻。而在第二次考前,曾跑去菲律賓的語言學校短暫密集地訓練了一個月,相應的整體語感確實有提升,閱讀、口說和寫作加起來進步到90分。

但是,第三次考試前,僅靠著自修、刷考古題,分數卻沒有辦法再進步,才終於意識到:「這是一門語言考試」,既然是考試,那就必然有技巧能夠琢磨。因為一直以來在SK2的網站文章中獲得許多嶄新的題型認知和備考技巧,而在第四次考試前,想透過衝刺班課程獲得比較完整、有體系的備考方法。 

閱讀

因為學科訓練的緣故,碩士班階段就要閱讀大量原文文本,而且文本是那種會有各種細膩轉折、甚至要從作者用字遣詞去推敲的閱讀型態。所以剛開始準備托福時,我都很想要「完整」領略文意、期待掌握整篇文章的氛圍和輪廓,才願意開始寫題目;可想而知後果就是永遠寫不完、每回答一個題目就要重新掃一遍文章。 

但後來終於接受「這是一場考試、不是文本分析」,所以僅僅是調整答題方法,幾乎沒有在閱讀能力本身下太多額外功夫的情況下,從22-28真的完全是可能的。

閱讀課老師是Chris。不過在Rosa錄製的課前影片中,我覺得就已經獲得相當大量且有效的技巧;包括Skim&Skan的基礎認知;再到每一個題型的特色分析:如何去應對、如何僅僅是透過簡單的策略(往前讀一個句子、判斷資訊是新的還是舊的等等);如何透過擬答,來確認自己的認知與文章之間的連結。

這些技巧真的相當實用,且在Rosa的建議之下,每天只練一個題型,就像是把每篇文章切成10片蛋糕,每次我只要掌握其中一層就已足夠,也讓應考時變得比較游刃有餘。 

聽⼒

以往網路上對英聽練習的建議都是看美劇、聽podcast之類的,但我對典型美劇實在一點興趣都沒有;我覺得那些建議都沒有指向核心,關鍵其實是要找到自己渴望獲得的英文資訊。

例如我記得,我明確感覺到自己的英聽提升的時刻,是前陣子剛買了新的macbook,然後瘋狂看英文YTber的評測時。 聽力可能是備考過程中我自己對進步幅度最感動的一科。本來對聽力最沒有自信、抄筆記也是毫無邏輯地超滿整張紙。直到按照Rosa的技巧大量練習後,終於在考前兩週左右有一次,我發現自己可以在講座教授的換氣空檔中,能充裕地抓到那個間隙,判斷出接下來的內容,然後猜對教授的下一句話。

我覺得比較關鍵的技巧包括:要重視對「態度」的辨別、要能夠區別「有用的細節」和「無用的雜訊」。同樣的,我一開始也有那種「一定要全部都超仔細聽懂」才能好好回答的毛病,但Rosa的分段聽大法(用前40秒來判斷主旨)徹底打破我的慣習,若熟悉分段聽大法,其實就已經可以掌握八成的托福講座出題策略了(是否太誇張)。

最後則是日常練習,Rosa的建議如果確實執行的話,一次進步5,6分或是更多是完全可能的:
1. 黃金六格筆記法、猜題練習、檢討是每日練習關鍵。
2. 檢討時,千萬不要去看中文、也不要放慢語速,寧願重新放個四、五次去逐步擴大理解的範圍,也不要用翻譯去理解。 

寫作

可能我沒有太把重心放在寫作上,一方面不喜歡用簡單單字、又還不一定能掌握中難度單字的運用的關係;二方面做不到寫出和自己真實想法不一樣的意見,所以分數一直沒有顯著提升,我可能就很難提供有效的經驗哈哈。

不過Chris的課程把新式考題的討論寫作做了很清晰的拆解跟架構,完全可以在熟習架構之後,把自己的想法鋪排進去,我有幾次終於在10分鐘之內完整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上課教的工具包括:
1. 100字(or more)只需要拆成6句話就可以完成完整的意見表達,每一句的功能是什麼、前後關聯是什麼、根據寫作立場不同可以怎麼變化等。
2. 如何讓自己的表達不要在中文的邏輯中亂飄,如何讓每一句話的功能都恰到好處:有一個黃綠筆畫記(你要紫紅筆也可以)檢查的方法。

我原本以為自己應該是言簡意賅的人吧,檢查了之後才發現:不,沒有,妳給我重來。 如果再重來一次準備的話,我可能會先不要計時、扎實地練過更多不同討論主題的寫作、勁量讓自己的word bank完整一些吧。 

口說

獨立題
我的口說課老師大多是Show。獨立題對我而言最大的困難是,我很本能地沒辦法用模板回答,那我就必須找到一個可以容納我真實意志的回答架構才能練習。Show提供的回答架構,包括前1到4句可以分別說些什麼、每一句跟前一句的關係是什麼,讓我可以在緊迫的時間壓力下,按照一個可以透過練習來達到熟練的結構說出回答,將思考壓力降到最低、把反應的機制拉到最大。又不會過於制式化或照表操課。 

整合題
對整合題的掌握是我覺得透過SK2課程最有收穫的地方(因為其實獨立題到最後我還是開啟自己的話嘮模式來反應的)。儘管題目內容千變萬化,但其實每一題整合題會有相應的講述結構可供拆解、依循,從文字怎麼閱讀?音檔怎麼聽?筆記怎麼抄?準備時間怎麼精準運用?Show提供的技巧,對我這種沒辦法把英文當做母語來思考的人來說,可以透過筆記的方法,讓我盡量到達一個——聽完音檔、做完筆記、就完成一個口說草稿的狀態。 

備考策略

我四科都上完課時,離我要考試只剩下一個月半左右。由於我有全職工作,所以又花了兩週左右消化課程內容,熟悉老師教的技巧、方法、練習策略,把老師們提供的資訊再次提煉成自己的筆記、調整成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方式。 

一方面按照Rosa的30天複習計畫,穩穩地練習閱讀、聽力,除了因為這兩科可以透過答題技巧的重新理解,蠻快取得分數之外,也因為固定練習,達到穩定心緒的效果(?),每一次看到錯誤越來越少,能夠比較明確的肯定自己;每一次遇到錯誤,也能平靜地當成揭露自己盲點的機會。

我會寫下每次錯誤的原因;「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原因,跟僅僅是計算錯題數量,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我也還是會稍微背單字,但比較是按照學科大分類去搜羅和彙整,這樣未來看到不熟的單字,就算忘記字義、還是可記得大概是在哪個領域的用途,這樣不僅熟悉答題的策略,也為我自己掌握英語的運用更加熟練。 

課後資源的幫助

Rosa 和 Chris 的顧問時間,能夠對獨立/整合寫作提供參考性的分數批改,我參加過三、五次吧,覺得對自己的寫作狀態是蠻有幫助的評估。 此外,我參加過一次助教一對一諮詢,Sidney助教對我的幫助相當大!

雖然因為時間限制的關係,沒辦法討論到所有科目;但真的非常非常謝謝有這場短短的談話,助教為我提供的技巧非常精簡可遵循,很好操作執行,容易加入到本來複習的複習流程裡面(因為很多時候在課堂上或在網路上找到的複習建議,可能不一定切身或一聽就壓力很大)。 

另外,更加感謝的是助教談話的態度和鼓勵,給人一種希望感,說實在,考托福或準備博班這條路,真的很難跟身邊親友仔細對話分享,大家都不太知道你在幹嘛,不太知道讀這些有什麼重要性或到底難在哪裡。自己也總是拖延病跟自我責備交織,永遠都覺得時間不夠、自己的能力不夠。

在申請博士班的漫長過程裡,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聽到有人跟我說「一定來得及」、「幾天之內你就可以更進步」、「時間絕對夠」、「一定沒問題的」。這些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 諮詢完後10天,也是我最後一次考試,也從90分來到了99分。 

結語

每一次托福考試現場,對我來說都是超級痛苦的試煉,考完當下很明顯地雙手顫抖直到進食或休息才能平復。從進大學之後十幾年都沒有再認真學習英文,所以一開始會覺得托福考試就像是英語能力的盡頭,是一道永遠無法突破的天花板。

但當我終於結束托福,進到申請文件的準備階段,才意識到:托福其實只是一門語言考試,不用想著「我要讓英語能力全面提升到無懈可擊」才能去考試;相較之下,運用可操作、可訓練的技巧,去把自己既有的英文能力盡量迅速、完整地展現在考試分數上,才是面對語言考試比較健康的心態。

畢竟,托福沒破百,也還是可以進藤校博班嘛(X);退一萬步說,就算已經有學校可以去,入學前我也仍在預備對學術英文、口語英文的練習。所以,把對英語能力的自我期許,鋪成一條更允許時間、更從容的路吧。